信托投資或正在回歸。
一個可見的事實是,在信托產品收益率下降,全行業存量業務規模進一步壓縮的背景下,投資者數量卻逆勢連續上升。
近日,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登”)發布一季度信托產品投資者相關數據,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國信托產品投資者數量新增近8萬,連續五個季度上升,其中,自然人投資者占新增投資者數量的96%,金融機構投資者數量則較去年末略有下降。
業內人士據此分析認為,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如高凈值人群數量上升;相對其他理財產品,信托收益仍具比較優勢;信托業務結構變化,主要是單一機構資金的通道業務壓縮,投資門檻相對較低的標品信托規模上升,家族信托業務迅速發展等。值得一提的是,信托公司多年持續發力財富管理業務也被業內認為是投資者數量增長的重要原因。
機構投資者數量同比下降
中信登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末,信托產品存量投資者數量為88.87萬個,投資者數量持續增加,自2020年初以來連續五個季度上升。其中,自然人投資者共85.08萬人,當季凈增加7.61萬人,占新增投資者數量的96%;金融機構投資者超過2500個,較去年末略有下降。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在全部存量信托產品中,自然人投資規模為3.50萬億元,呈持續上升趨勢,占比總規模的23.16%。從一季度新增信托產品的投資者情況來看,自然人投資規模同比增速接近20%。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信托產品收益率在下降,存量產品規模進一步壓縮。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到3月份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6.87%、6.92%、6.88%。中信登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全行業信托產品存量規模已進一步壓降至19.74萬億元。
對于上述數據,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其一,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內居民社會財富不斷積累,私人財富管理迎來發展的高峰期;其二,盡管信托產品收益率下滑,但與銀行理財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其三,經過多年的發展,信托這種法律關系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
5月17日,招商銀行聯合貝恩公司發布的《202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數量達262萬人,2018~202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預計到2021年底,中國高凈值人群數量將接近300萬。
某信托公司內部研究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自然人投資者數量上升的原因,需要結合其他數據一起來看,比如信托行業業務結構的轉變,在監管壓降融資類業務的情況下,標品和服務類信托比例增大了,另外,根據監管的導向,通道業務規模在不斷壓降。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行業壓降通道類業務近1.5萬億元,壓降融資類業務近1萬億元。2020年二到四季度,中信登產品展示中心上架產品類型中,證券投資類為主的主動管理類信托的展示數量明顯上升,占比高達65%,融資類信托、股權投資類信托分別占比26%和9%。這一趨勢至今仍在延續。
“標品投資信托的投資門檻要低一些?!痹撔磐泄狙芯繂T提到。
面向高凈值客戶的家族信托業務規模迅速上升,則是自然人投資者數量上升的另一大因素。
中信登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信托業存量規模為2051.55億元;2020年末家族信托規模較年初的1137.87億元增長了80.29%,家族信托存續規模連續四個季度上升,環比增幅分別為11.2%、8.34%、35.94%和10.09%。
公開數據顯示,中融信托家族辦公室服務已服務超千人。截至2020年10月,建信信托家族信托實收規模超過650億元人民幣,服務逾2000戶家族信托客戶。中信信托2020年家族信托和保險金信托客戶規模超過3000名。
值得一提的是,據本報記者了解,近兩年多家信托公司曾以專戶理財、私人財富管理信托、家族財富信托等的名義設立了100萬元、300萬元、600萬元起設的財富管理類產品,面向高凈值個人、家庭開展理財業務。
公開報道顯示,5月27日,建信信托首創推出全線上管理普惠家庭信托,設立起點最低可為40萬元,遠遠低于家族信托1000萬的設立標準。
44家信托公司擬發力財富端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數量的持續增長,與信托公司發力財富管理業務密切相關,是信托公司近年來財富端建設成效的體現。
中信信托常務副總經理王道遠2020年3月份發表的研究文章提到,“從海外經驗看,資產管理機構的業務會逐漸分化為兩大類: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從客戶特征看,財富管理的服務群體是積累大額財富、有大量可供投資資產的主體,一般側重于個人客戶,國際上通常稱為高凈值客戶和超高凈值客戶。因此,財富管理業務又常被稱為私人財富管理。”
實際上,財富管理業務早已成為信托行業轉型的主要方向之一。業內普遍認為,信托公司加大財富管理信托拓展力度、提升客戶服務和資產配置能力,為投資者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財富管理服務。
《2019年信托業專題研究報告》提到,2018年4月27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正式印發,財富管理業務發展成為信托公司回歸本源的重要業務之一。
《中國銀保監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信托公司要積極發展服務信托、財富管理信托、慈善信托等本源業務”。
某央企信托公司財富端人士表示,財富管理業務是信托轉型很重要的方向,財富端建設是讓市場擺脫把信托單純作為理財產品,讓更多人理解認識信托,逐步獲得和篩選高凈值客戶、超高凈值客戶的基礎。
隨著信托行業對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信托公司財富端建設投入力度也不斷加大。
據統計,截至2017年末,35家信托公司成立了財富中心,不同地區財富中心機構數量合計204家,2017年新成立的財富中心機構數量超過20個。彼時財富中心人員配置合計超過1000人,每個財富中心的人員配備約5人。
2018年有59家信托公司設立財富中心,不同地區數量合計 362家。信托公司財富管理人員也在逐步擴大。截至2018年末,有14家信托公司財富管理員工人數超過200人。
2019年,信托公司繼續大力布局財富網點,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59家信托公司的財富中心數量約445家。
據統計,62家已公布2020年年報的信托公司中,有44家信托公司將財富管理寫進了“經營目標、經營方針和戰略規劃”一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