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靴子終于落地,這些利好了解下
盼望著,資管新規靴子終于落地。銀行等金融板塊周五率先激動了一把,“大放水”?不存在的,機構解讀了解下。
自2017年以來,監管層對資產管理領域出臺過一系列措施,尤其是今年4月份央行等監管機構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業內簡稱資管新規),奠定了金融去杠桿的總基調。此次7月20日晚間一行兩會發布的重磅新規,只是在4月份資管新規框架下,對銀行理財等作出的細則規定。
對比4月份的資管新規,此次重磅文件的變化濃縮在一張表上。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比4月底的資管新規,此次一行兩會重磅文件有多處放松跡象,周五銀行等金融板塊率先反彈,大資金涌入銀行、券商等金融板塊。市場上更有一些聲音稱之為“大放水”,但這種說法并不準確。
大眾證券報援引市場人士觀點認為,此次重磅文件,不是對資管新規的突破或修改,更不是“大放水”,而是明確資管新規執行中的一些模糊認識,對金融機構存在疑惑或把握不到位的具體細節,進行詳細解釋和說明。
目前部分市場投資者認為我國經濟增速下行背景下金融去杠桿存在邊際緩解概率,此時出臺的理財業務管理辦法意味著金融去杠桿仍在途中。
業內專家認為,此次重磅文件,明確了細節,增強了可操作性,增強了政策的確定性,給市場一顆“定心丸”。而且,細則并不代表政策的放松,接下來,仍將堅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大方向不變,堅持結構性去杠桿不動搖。
我們將市場上關于此次重磅文件的解讀匯集如下:
海通證券:監管靴子落地,信用有望解凍
海通證券在文章中指出,第一,監管靴子落地,緩解觀望情緒。此前監管細則遲遲未能落地使得機構一度進入觀望期,理財新規靴子落地有利于機構根據監管細則恢復產品發行與資產配置行為。
第二,監管邊際放松,貨幣維持偏松。理財新規放寬意味著金融監管邊際放松,為呵護資管產品平穩轉型,貨幣政策或維持偏松,利好資金面與短端利率。
第三,公募理財或可直接投資股票。理財新規明確理財產品不得分級,新發理財通過優先級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路徑被堵,但放開了公募理財投資股票型基金,而公募理財或可直接投資股票,具體規定尚待制定。
第四,利好利率債與高等級信用債,尤其是短久期品種。理財新規與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的精神一致,機構風險偏好趨降,利好利率債與高等級信用債。另外,理財新規將理財門檻從5萬元大幅降低至1萬元,允許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產品、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采用攤余成本法計量,這都將利好短久期理財產品的發行,進而利好短久期債券,尤其是2020年底之前到期的。
第五,信用有望解凍。資管新規執行通知與理財新規均緩解非標資產處置壓力,央行近期也通過MLF資金支持銀行投資信用債,利于解凍低等級流動性,債券結構性牛市進入新階段,優質AA+及以上信用債配置價值顯現。
天風證券:理財新規落地本身的意義大于細節上的放松
天風證券文章指出,第一,文件在一些細節上做了放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非標和委外清理的壓力。
第二,但整體不會跳出資管新規的框架,意味著去杠桿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目前能看到的跡象還是以調整節奏和力度為主。
第三,事實上,理財新規和執行細節的落地本身,就是最大的利好,原因在于,此前銀行理財資金不合規產品到期不能續作、只有股票和非標的“賣盤”,同時又沒有新產品成立的“買盤”,而只要新規能夠落地,這一情況就會得邊際改善。
第四,看好主板的超跌反彈(以估值修復為主),但更看好“頭部成長”的主線,包括計算機、半導體、軍工、醫藥中的成長龍頭。
華寶證券:是調整而非轉向
華寶證券認為,此次新規是調整而非轉向,總體上看,新文件相對于4月份資管新規要求有所放松,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商業銀行面臨的壓力,降低資產回表過程中交易摩擦對于市場的沖擊力度,恢復市場信心,并適度緩解當前實體經濟面臨的信用緊縮壓力。同時隨著的出臺,對消除市場不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產生積極影響,能夠推動當前部分停滯的業務重新啟動。盡管有所放松,但新文件均堅持了資管新規的打破剛兌、消除期限錯配、拆資金池、壓縮并清理存量、去嵌套、強化穿透管理等等原則沒有變,是資管新規的延續。
整體上看,金融去杠桿大方向仍然保持不變,只是考慮到內外部復雜的風險因素,政策執行力度上的細調微調。
華泰證券:實體信用邊際寬松,利好銀行
華泰證券在文章中指出,非標投資難度降低,鼓勵資金投資股市債市。7月20日晚間兩大重磅文件發布,大幅降低了資管新規過渡期內(2020年末以前)非標投資的難度,鼓勵理財資金投資債市股市。銀行理財非標投資將逐步恢復,三季度社融表外融資的收縮趨勢暫緩,實體信用邊際寬松,有利于解決今年上半年因為流動性緊張導致的信用風險問題。對于銀行板塊,風險因素消除,監管靴子落地,板塊反轉趨勢已經形成。
中信證券:下一階段社融增速或將整體改善
中信證券對資管新規補充《通知》點評稱,此次《通知》規定,在過渡期內,封閉期在半年以上的定期開放式產品投資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債券,可使用攤余成本計量,但定期開放式產品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不得長于封閉期的1.5倍。相關舉措將大大緩解商業銀行在過渡期內負債流失壓力。
此外,監管層為了進一步降低商業銀行的負債荒局面,加速了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對貨幣基金的替代過程,同意該類產品參照貨幣市場基金的“攤余成本+影子定價”方法進行估值,因此,預計未來貨幣基金規模將會進一步收縮。
過渡期內,由金融機構按照自主有序方式確定整改計劃,經金融監管部門確認后執行。對此前流傳的“新規要求各機構報整改計劃,未來三年建議按每年壓縮整改計劃目標的三分之一的進度去進行,不能到過渡期的最后半年再去做,每半年考核一次”做出回應,《通知》中的要求給與銀行更高的靈活度和自主性,減輕其短期壓降非標規模的壓力。受其影響,社融分項目中持續數月負增長的非標融資將有所改善,同時隨著監管層對非標回表的支持,表內融資增速也將有所上升,下一階段社融增速或將整體改善。
興業銀行:最大亮點是關于久期的規定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此次央行《通知》與資管新規相比最大的亮點是提出了“定期開放式產品持有資產組合的久期不得長于封閉期的1.5倍”這一條。
他指出,久期和期限不完全一樣,但它和期限和收益率之間又有關系。現在銀行的很多理財規定都是不得長于封閉期的3倍到6倍,在這個規定下購買長債作為基礎資產也會有壓力,這一條是和過去有非常顯著的不同。
此外,央行《通知》明確了過渡期內,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發行一部分老產品投資一些新資產,但這些新資產應當優先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建設續建項目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強調,老產品的整體規模必須控制在資管新規發布前存量產品的整體規模之內,所投資新資產的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底。魯政委指出,這一點資管新規沒有明確,但也沒有禁止,此次央行《通知》將其進一步明確了。
魯政委表示,資管新規的核心思想是要統一監管,尺度是一樣的,并不能以“放松”去理解。
國泰宏觀:有放松有堅持
國泰宏觀指出,第一,監管力度出現邊際放松。資管新規執行通知在六個方面出現邊際放松。1)明確公募資產管理產品可適當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2)明確過渡期內可以發行老產品投資新資產;3)擴大攤余成本計量適用范圍;4)支持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5)給予過渡期后遺留存量資產適當安排;6)允許自主制定整改計劃,不再要求整齊劃一。
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進一步在兩個方面出現邊際放松。理財新規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實施細則,與資管新規及其執行通知保持一致,除上述提到的六個方面外,還有進一步放松:1)單只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2)現行規定下,公募理財產品只能投資貨幣型和債券型基金,新規允許公募理財產品投資各類公募證券投資基金。
第二,根本原則未發生變化。資管新規三項根本原則未發生變化。我們1月份發布深度報告,指出監管理想與客觀現實在期限錯配、剛性兌付、非標債權等三個方面存在碰撞,在這三個方面加強監管,是資管新規的根本原則,即:1)明確禁止資金池操作并禁止期限錯配;2)堅決打擊“剛性兌付”;3)嚴格限制非標投資。縱觀資管新規執行通知和理財新規征求意見稿,這三項原則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變的是節奏,不變的是方向。目前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杠桿率仍然較高,結構性去杠桿作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到底,指望去杠桿半途而廢是不切實際的。金融去杠桿方向不變,但細則顯示執行節奏要比市場預期要緩,力度邊際上要松些。這可能與當前因為金融去杠桿“單兵突進”,“獨木難支”有關,也可能與外圍不確定性風險加大有關。
第三,信用風險最嚴峻的時刻已經過去。資管新規邊際放緩有利于進一步緩釋信用風險。前期資管新規存在執行層面過嚴過泛的問題,造成表外融資急劇收縮和信用風險迭出不斷,資管新規力度和節奏邊際放緩是對這一問題的糾偏。監管新動向并沒有改變打破剛性兌付這個大方向,但不少放松(如公募產品可以適當投資非標,老產品可以適當投資新資產等)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信用風險蔓延的擔憂,尤其是蔓延至房地產企業的擔憂。不過,細則是否能夠幫助解決民企(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和恢復低等級債券交易,現在判斷還為時尚早。
中證財富認為:
就投資市場端的影響來看,配套文件在節奏和力度把握上有所放松,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委外清理和非標轉標的壓力,改善市場流動性。A股市場在經歷前期持續調整后,價值白馬和優質成長估值已處于歷史底部區域,銀行、券商等大金融板塊有望迎來超跌反彈。債市短期受市場風險偏好抬升影響,低等級信用債和非標類資產將會受益;但從中長期來看,去杠桿和嚴監管的大方向仍然沒有動搖,大水漫灌的情況不會再出現,銀行表外回表和非標收縮的趨勢不變,堅定看好利率債和短久期中高等級信用債。私募股權方面,政策依舊以資金的脫虛向實為導向,為一級股權市場的發展提供空間。
就大資管子行業方面來看,新規讓銀行業的資管業務受到遏制,短期或帶來行業的陣痛,但長期將使整個銀行資管業務健康性增強,風險度降低。券商資管方面,新規幫助各機構平穩實現存量資管業務的過渡,進一步提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的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范系統性風險。財富管理行業方面,本就一直處在積極應對監管政策條例的備戰狀態。在各類產品屬性不斷清晰的背景下,未來將進一步考驗機構的投資資產管理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服務類的核心競爭力。
總體而言,市場解讀認為此次重磅文件主要是對4月底資管新規的細則解釋,有一定程度上的放松,但是金融去杠桿方向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