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已定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來源: 發布時間:2018-07-24 1609 次閱讀
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了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議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國常會已定調!5000億史上最大MLF確認貨幣寬松,積極財政政策如何更積極?
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了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議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國常會說了啥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
會議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一是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聚焦減稅降費,在確保全年減輕市場主體稅費負擔1.1萬億元以上的基礎上,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初步測算全年可減稅650億元。對已確定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返還的1130億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強相關方面銜接,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
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措施。通過實施臺賬管理等,建立責任制,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抓緊落實到位。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于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要求。
三是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努力實現每年新增支持15萬家(次)小微企業和1400億元貸款目標。對拓展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規模、降低費用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給予獎補。
四是堅決出清“僵尸企業”,減少無效資金占用。繼續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機構及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會議認為,激發社會活力,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促進就業的重要舉措。
貨幣寬松政策再度確認
貨幣政策方面,具體來看,會議強調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措施。
通過實施臺賬管理等,建立責任制,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抓緊落實到位。引導金融機構將降準資金用于支持小微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等。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金融債券,豁免發行人連續盈利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23日央行開展的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為有史以來單次最大規模的MLF操作。也被諸多市場人士認為是貨幣寬松政策的再度確認。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貨幣金融政策有所調整,目的不是“放水”,而是緩解社會融資困難,緊信用局面迎來轉機,風險偏好提升或對股票、信用債利好。
寬信用或提振風險偏好,利好風險資產。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認為, “寬信用”難度很大,但已成為政策努力方向,政策多變期到來。
聚焦減稅降費
在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看來,減稅的確是積極財政政策更積極的方式之一。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在之前的上半年財政收支數據發布會上已經表態。
財政部國庫司主要負責人、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主任婁洪表示,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減稅降費政策更多在下半年體現。
財政部稅政司副巡視員袁海堯近日在財政部上半年數據發布會上稱,下半年,財政部將落實好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相關工作部署,強化“放水養魚”意識,進一步研究出臺其他政策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
要減稅了,“余糧”還挺充足:
中信證券宏觀分析師王宇鵬預計,下半年財政資金較充裕,廣義財政收入增速將保持在13%至15%的區間。
“財政收入高增長,以及土地出讓收入高增長可能帶來更多政府性基金劃撥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下半年財政支出子彈將較為充裕。”中金固定收益研究院分析員陳健恒表示,此前年度財政結余也可為今年財政支出提供資金。從2018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看,今年政府土地出讓金增速尚可,有助于此后結轉資金調入。
下半年市場將迎來各項減稅措施利好:
“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加快,為減稅提供更大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表示,增值稅稅率可再進一步下調,加快稅率三檔變兩檔進程。個人所得稅同樣可進一步下調稅率。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稅制確立后,綜合所得適用的最高邊際稅率45%應大幅度下調,相應下調其他各檔稅率。另外,一些低效率財政補貼或獎勵應削減。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當前擴內需顯現出結構性特征,重點在于擴大制造業投資、提振消費,以及減輕企業負擔和增加居民收入。在此背景下,有針對性地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舉措和結構性減稅措施有望相繼出臺。
去杠桿向穩杠桿過渡
23日的國常會還提出“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中信證券明明表示,本次國常會提出擴內需政策,是年內第二次。本次提出的時點更加重要,因為二季度數據出爐,GDP增速放緩,投資增速和工業增速不及預期,急需政策明確未來方向。特別是今年以來的經濟下行壓力與以往不同,受到融資收緊的影響非常明顯,所以在外部沖擊和國內壓力的共同作用下,有必要通過宏觀政策進行對沖,避免宏觀經濟和金融風險互相傳導和放大。
另一方面,從政策信號來看,去杠桿向穩杠桿過渡。比如,從上周五的貨幣政策長期寬松和監管文件邊際放松的政策配合來看,去杠桿政策向穩杠桿過渡。《2018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國內宏觀杠桿率趨于穩定是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特點,去杠桿的緊迫性相對放緩,防風險意識強化,這實際上符合央行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實踐。
明明強調,央行在201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透露的“去杠桿初見成效,穩杠桿成為下一階段主要目標”逐步得到貫徹,在大額流動性投放下的貨幣政策轉松、監管文件邊際放寬下的監管政策配合,過去兩年的金融去杠桿政策正逐步向結構性去杠桿和穩杠桿過渡。
此前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世錦也表示, 2017年以來,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穩杠桿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杠桿率比2016年高2.4個百分點,增幅比2012-2016年杠桿率年均增幅低10.9個百分點。2018年一季度杠桿率比2017年高0.9個百分點,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個百分點。
在劉世錦看來,杠桿率趨穩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有助于消化存量債務。二是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及結構性信貸政策效果顯現,貨幣信貸總體保持適度增長。三是地方政府融資擔保行為進一步規范,平臺公司等軟約束主體債務增長受到明顯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