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中證金控小編就給大家聊聊:打破剛兌后,信托產品如何選信托公司?
近日,有友食品、康弘藥業、鹽湖股份、迪生數娛等多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購買理財產品的相關公告,理財產品涉及結構性存款、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凈值型理財產品等。
有記者梳理數據發現,今年以來共有1100多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超8700億元。從產品類型來看,結構性存款依舊受到熱捧,共有900多家上市公司購買,認購金額超5700億元,占比超八成。
大手筆購買理財產品
9月14日晚間,有友食品公告稱,公司于9月14日使用部分自有資金購買了工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涉及金額5000萬元。9月13日,康弘藥業公告稱,子公司濟生堂和成都康貿近日使用自有資金購買了理財產品,涉及金額4000萬元,產品為中國銀行的掛鉤型結構性存款,產品期限92天,到期日為12月14日。9月13日,鹽湖股份則通報了關于使用閑置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最新進展,稱本次委托理財金額高達2.5億元,產品包括浦發銀行的6個月定開型理財產品、招銀理財的半年定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外貿信托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光大理財的凈值型理財產品。
Wind數據顯示,以2021年1月1日-9月14日為認購日期計算,2021年以來A股共有1125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超8700億元。
從持有理財產品的數量來看,持有超20個理財產品的公司有150家。其中,持有50個以上理財產品的公司有20家。名列第一的是江蘇國泰,共持有180個理財產品,順博合金以136個緊隨其后。從認購金額來看,220余家公司認購金額超10億元,其中4家公司的理財產品認購金額超百億,分別是航發動力(193億元)、歐普照明(184.81億元)、江蘇國泰(143.96億元)和隆基股份(128億元)。
結構性存款受追捧
對于委托理財目的,有友食品公告稱:“為合理利用自有資金,在不影響日常經營資金需求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部分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以增加股東和公司的投資收益。”
事實上,上市公司在關于購買理財產品的目的描述上,多提及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增加公司收益等。
“在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的情況下,部分上市公司將閑置資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也在情理之中,畢竟目前銀行的存款利率太低,購買理財產品可以增加一定的理財收入。這對于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企業的效益都具有積極意義。”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有記者發現,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中,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證券公司理財產品、理財公司理財產品、信托、逆回購、基金專戶等都有涉及。Wind數據顯示,從產品類型來看,相比于其他產品,結構性存款依舊最受追捧。今年以來,共有900余家上市公司購買結構性存款,認購金額總計超5700億元,占比超八成。
結構性存款是指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一般而言,此類產品風險相對較低,收益要比普通存款高。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使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首要前提是保證募集資金安全,結構性存款仍是首選。”
以上就是中證金控小編帶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感謝觀看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