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平安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姚貴平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中國信托業領軍企業,平安信托見證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變遷與歷史性成就。成立25年來,平安信托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姚貴平表示:“在新的歷史時期,平安信托將順應改革趨勢,開創‘服務+金融’戰略發展新局面,打造有溫度的信托產品和服務,在服務實體和人民幸福等方面,展現更大的擔當和作為。”
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自1979年新中國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以來,信托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國民財富管理和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姚貴平表示,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機遇,國泰民安的大好環境以及行業的發展壯大,平安信托始終飲水思源,心懷感恩,以實際行動回饋國家和社會,服務萬千客戶。
他介紹,平安信托將黨建融入到公司治理中,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公司黨委將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探索建立、健全黨委會與班子會、經營分析會“三會合一”,形成黨組織與公司治理主體協同互促機制;制定黨委議事規則,“三重一大”事項須通過黨委會表決;狠抓黨員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思想建設。
“過去五年累計投入實體經濟規模超過1.5萬億元,累計納稅超80億元。”姚貴平表示,在反哺實體經濟方面,平安信托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斷加大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力度,持續踐行ESG責任投資理念,聚焦民生項目、健康、環保及現代制造等重點行業。同時,平安信托積極響應客戶的財富保值增值、傳承、慈善等需求,服務超2.5萬機構客戶和180萬個人客戶。此外,平安信托不斷加強主動管理能力,推出固定收益、證券投資、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為客戶提供多品種全方面金融服務。近五年向信托受益人分配收益2100億元,個人投資者兌付率100%。
平安信托還積極響應脫貧攻堅號召,2020年新增產業扶貧金額超5億元,助力西藏、內蒙、陜西等省份貧困區域經濟發展;疫情期間,平安信托開創“信托+慈善”企業責任實踐模式,成立多支“疫情專項慈善信托”,成功打造“社會影響力金融”深圳樣本。
開啟“服務+金融”新征程
姚貴平表示,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平安信托踐行回歸本源,深知既要堅守受托人定位,發揮服務功能,為市場發展和客戶財富保值增值保駕護航,還要在服務社會治理領域,以更高格局彰顯行業擔當。
“中國信托業在經歷十年高增長后,進入提質增效重塑階段。”姚貴平介紹,結合政策導向、監管要求以及信托業和公司所面臨的痛點,平安信托提出了“服務+金融”戰略,這一轉型方向是推動公司行穩致遠的長期戰略,也是行業發展必然趨勢。
近年來,受經濟周期、債務周期疊加影響,不良資產快速增長。而國家從金融供給側改革、化解風險的高度,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快不良資產去化,促進風險化解處置,特殊資產投資市場日益活躍。姚貴平表示,廣闊的市場機會,加上公司的資源優勢和專業能力,堅定了平安信托進入特殊資產市場的決心。未來,平安信托在“服務+金融”戰略模式下,將立足“先服務 后金融”經營理念,通過紓困企業,助力風險化解,提升資產價值,與合作企業共成長,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姚貴平還表示,公司希望將“服務+金融”模式逐步擴展到公司傳統核心業務領域當中,立足受托人定位,將信托制度優勢與傳統投融資能力相結合,走出一條全新發展道路。
面向未來,平安信托將持續打造有溫度的信托產品和服務,秉持“服務”經營思維,在為創新經濟、新興產業提供長期資金支持的同時,通過消費、科技、醫療、出行等生態圈賦能企業,為投資企業提供有溫度的增值服務,為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作出新的貢獻;在社會財富分配、慈善救濟、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不斷豐富信托產品體系和有溫度的客戶服務,用品質贏取市場口碑。
姚貴平強調,平安信托將圍繞“穩增長、調結構、化風險、惠民生”發展理念,依托平安集團"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優勢,持續推動業務回歸本源,守正出新,行穩致遠,堅定不移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開創轉型發展新局面,朝著中國信托業第一品牌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