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高凈值群體日益增長,“信托”這一曾經是富人專屬的投資產品也漸漸映入了大眾的眼簾。投資者買了多年的銀行理財,或者各種五花八門的貨幣基金、某寶某通之后,不妨再多問一句:這些理財產品究竟拿錢去干嘛了?
實際上,對于這些“求穩”的理財資金來說,一個重要的流向就是信托計劃。從盈利模式上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是把大額的資金拆分成小額的五萬或者十萬的理財產品,銀行從中間賺取差價。
既然如此,對于滿足信托投資門檻(100萬)的投資者來說,直接買信托豈不是更劃算嗎?
答案是肯定的。許多上市公司明白了這一點后,就開始大手筆投資信托。據行業數據,2017年以來共有52家上市公司進行了216次信托理財,購買信托產品合計規模為202.9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不過百億元。
不過,財大氣粗的上市公司不在我們本篇文章的討論范疇。誰都有第一次,對一般的高凈值投資者而言,第一次買信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選信托網資深理財師綜合七年從業經驗,認為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基本的準備工作:
1、了解信托購買的基本流程
初次接觸信托的投資者對于信托肯定是不熟悉的。往宏觀方面來說,全國有多少家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實力怎么樣?信托公司風格如何,有沒有過往風險項目?除了看注冊資本金,還有沒有別的手段確定信托公司背景?信托公司一年發多少項目,管理規模越大越好嗎?
往細了說,信托有哪些分類?信托受益人和委托人是怎么設定的?如何確定政信信托/房地產信托/一般工商貸款信托風險點?如何理解風控措施中的負債率、速動率概念?同時在售的信托項目可能有一二十個,如何選到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呢?投資信托從確定項目到成立,具體是怎樣的流程,大概要花多久?
概括來說,選擇信托投資項目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認清項目風險點、在投資者能承受的范圍內優選較高收益&較低風險的產品。
2、到哪里買信托-信托公司or三方理財?
對于初次買信托的的投資者來說,可能對市面上大大小小的三方理財咨詢機構并不敢信任,認為“信托還是從信托公司買”比較穩妥。實際上,選信托網認為,與信托公司相比,三方咨詢機構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a、統一賬戶與唯一合同保證資金安全
對于某一個特定的信托項目來說,信托計劃的募集賬號是全國統一的,賬戶也均為信托公司對公賬戶,該賬戶可以與信托公司確認。投資者無論從什么渠道購買,資金均是直接從投資者賬戶打入信托公司統一募集賬戶,三方理財機構不經手客戶資金,也就從源頭上避免了客戶資金被挪用的可能性。
另外,對特定信托計劃來說,信托合同具有唯一編號。投資者在打款之后和信托公司簽訂雙方合同,直接與信托公司確立信任-委托關系,無論從何種渠道購買,投資者的權益是一樣的。
b、產品全,立場獨立,優選空間大
解決了安全性之后,三方機構的優勢就凸顯了出來。無論哪家信托公司,都只會推介自己管理的信托項目-正如你不能到麥當勞要一個上校雞塊。但是三方機構就類似于一個信托超市,一般同時有幾十款不同管理背景、不同收益水平的項目在售,投資者可以選擇的余地就大了許多。
同樣,理財經理也可以脫離管理方的角色,給出獨立、客觀的評估意見,幫助投資者選到更合適自己的投資標的。
c、各種獎勵政策
三方理財機構靠各種獎勵政策吸引投資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以選信托網為例,有的是實物獎勵打款送iPhone/iMac,有的是年終客戶福利,有的則是直接的現金獎勵。這些獎勵均源于信托公司的第三方銷售費用。投資者直接從信托公司購買預約的話,信托公司是不能給予類似的激勵的。
d、優良的售前、售后服務
信托公司糟糕的售后服務一直是困擾信托公司發展的老大難,但多年下來,也未見改善。多家信托公司的客服系統到了16:00就自動下線,也鮮有一對一的客戶服務政策,客戶項目運行階段出了問題,也大多是公告了事。
與之相反的是,三方機構的客戶服務則多是體貼入微的-獲客不易,誰都想跟客戶保持長久的合作關系。拿選信托網來說,在選項目階段謹慎小心,反復比較、衡量項目風控,為投資者在預期收益水平之類尋找3~5個備選標的;投資者確定項目后溝通額度,預約進款;進款后跟進項目進度,成立后追蹤項目運營情況。直到投資者還本付息,又可以累積資本開始下一輪項目選擇。
當然,選信托網作為一家三方咨詢機構,這么說難免也有瓜田李下之嫌。投資者如果愿意放棄上述優點,選擇到信托公司直接購買預約信托產品,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三方賣的產品,信托公司當然也能買到。選信托網的不少投資者都有過直接從信托公司購買信托產品的經驗,買過之后這方面就不會再有顧慮。
對于第一次買信托的投資者來說,掌握了以上幾個方面的知識就基本可以對信托投資形成比較成型的理解。選信托網鄭重提醒,無論投資者是否決定買,選擇買什么項目,通過什么渠道買,都務必要明白在去剛兌的大背景下,選項目一定要倍加謹慎。信托是非保本的投資,接觸2~3位可信賴的獨立理財經理對交易對手穿透核查,找到低風險的信托項目方是上上之策。